老酒收購知識
龍銀古幣
龍銀古幣
銀圓的現代意義是以銀鑄造的錢幣的統稱,各國史上也曾多次授予法定意義成為當時當地流通的銀本位制貨幣,很早便開鑄於歐洲,曾廣泛在世界各地流通。以十五世紀末的西班牙銀圓最為流行,在中國俗稱圓銀、銀元、銀錢、銀餅、銀洋、洋銀、大洋錢、大洋、洋錢、洋鈿、光洋。銀圓的廣泛流通直到19世紀中期各國開始盛行金本位制,而逐漸被取代。中華民國曾在1933年停止民國初期銀兩跟銀圓再度合法混用的狀況,也就是「廢兩改圓」,短暫的確立銀本位幣制,直到1935年改為發行「法幣」(法定貨幣)。銀圓一直到2000年正式修法前,一直都是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名義上的法定貨幣。
近代中國流通的外國銀圓[編輯]
- 本洋,也稱「雙柱」、「柱洋」、「佛頭」、「佛銀」、「佛洋」,西班牙銀圓,正面有西班牙國王戴假髮之像(類似釋迦佛髮髻,俗稱佛頭),一面圖案上面一盾牌,其左右有一對海克力士之柱(故稱「雙柱」),流行最早。
- 鷹洋,也稱「蝙蝠」、「蝠洋」,墨西哥獨立後自製的銀圓,有一隻展翅雄鷹圖案,流行較廣。
- 馬洋,也稱「馬劍」、「劍洋」、「劍銀」,荷蘭、印度尼西亞銀圓,上面有一持寶劍的騎士圖案。亦有人認為「馬劍」為英國「克朗」(5先令),因為其背面圖案為聖喬治屠龍與荷蘭銀幣相似。
- 坐洋,法國、安南銀圓,上面有一自由女神坐像。
- 立洋,也稱「站人洋」。英國銀圓,圖案是不列顛女神站立像。
- 龍洋,也稱「龍銀」,日本銀圓或清朝所製造銀圓,上面有龍紋圖案。
方孔錢[編輯]
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-銀錠、維基百科-清朝貨幣、維基百科-龍印